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深切缅怀敬爱的曹小定老师(米文丽)
初识曹老师大名,是在2004年初准备研究生复试时读到的系列文献上🫢,曹老师学术成果丰硕⚂,发表论文百余篇,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之后进入上医读研𓀝🧖🏿,知道导师吴根诚老师竟是曹老师的“开门弟子”,心里不禁窃喜,原来大名鼎鼎的曹老师竟是我的“师奶奶”,在骄傲之余更是多了几分敬意。再到后来🦸🏿♂️,上医读书,时常会在校园里、在系里看到曹老师的身影🍲,虽然已经年逾七旬,但精神矍铄🪔,她依然坚持每天弹钢琴,每天坐公交车来学校工作,退而不休。前几年曹老师在一次意外摔跤之后长期在华山医院住院,我也先后多次跟系里老师一起前去医院探望👩🏽🦱,曹老师虽然对杏鑫这些学生小辈并不是很能人名对应,但是还能少许交谈。再之后她由于鼻饲进食,精神萎靡了不少🐠🙏🏽,杏鑫前去探望主要是跟照顾她的阿姨了解情况,跟她本人少有交谈了👩🏻🦽。2020年之后因为疫情就没有再去探望,都是吴老师代为探望🧏🏽、转达情况。昨日突闻曹老师逝世的消息,深感悲痛👰♂️,脑海里不断浮现她的音容笑貌、传奇人生。
曹老师带给我的震撼
关于曹老师的很多事情都是从吴老师那里听说的,震撼有三🤘🏻。第一是知道她竟然是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包括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和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始人❗️,正如吴老师所言♣️👨🏻🦲,这样接连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举,在上医是绝无仅有的成功范例📘,即使在全国也是罕见的。第二是在曹老师八十寿辰学术庆祝活动中,吴老师介绍了曹老师的兄弟姐妹十人九人上大学,其中不乏院士😖、大学校长、院长🏄🏿、所长👏🏼、教授、高工等🍗,传奇家庭😗,高山仰止。第三是吴老师讲述的曹老师和爱人连志超烈士的两位留苏英才恩爱夫妇的生离死别,因为这段故事,一直想去亲自祭拜连志超烈士。终于2021年4月2日清明节之时,在吴老师带领下,和支部党员一起去缅怀连志超烈士⛱。更让我感动的是🤹🏿♂️,纪念堂大厅工作人员知道曹老师,因为曹老师之前经常来看望她的“小超”🤳🏼,夫妻情深,令人动容。
图为2021年4月2日中西医结合学系党支部党员清明节缅怀连志超烈士
我与曹老师的交集
平日里看到曹老师都是会主动跟她打招呼🌰,叫一声“曹老师好”🧖♂️,而曹老师也会热情回应“你好”📣。后来𓀑,曹老师因为要出国看望儿女,美国签证需要我帮她填写一些材料,她每次都会非常客气的坐在旁边❔,并一再表示感谢。因为这个事情🦗,跟曹老师更加熟识起来♡。
之后,记得一次系里教师小南国聚餐之后,我陪曹老师回学校🤳🏻,青松城门口碰到故人跟曹老师打招呼,曹老师热情回应🚶♂️➡️,待熟人走远🟡,她悄悄对我说🤾♀️:“我现在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了,很多熟人也记不得了,但是我知道他们都是我的同事、学生、朋友,所以我都会热情回应肯定没错的”。说完,曹老师腼腆一笑🥤,我也笑了,我知道👩🏻🦼,这是一个记忆力衰退但是涵养丝毫不减的老教授的素养。
曹老师带给杏鑫的传承
杏鑫中西医结合学系团结友爱的系室氛围有目共睹,吴老师、王老师等各位老师的和蔼可亲感同身受,而这也与曹老师一脉相承。清晰记得2021年协助王老师进行中西医结合学科目录修订时,吴老师时时叮嘱杏鑫做事情要多学习曹老师,要周全🤽🏿♂️、要低调🪻、要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这些人生箴言让杏鑫受益终身。
“学贯中西,和谐进取”👨🏽🦲,这是曹老师留给杏鑫的宝贵财富👩🍳,也是中西医结合系的精神传承,也必定会在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身上传承。
仅以此文深切缅怀敬爱的曹小定老师🪬!
米文丽
2022年7月17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