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学与转化医学——贺林院士对生物医学的探索
2012年12月3日下午1:30,《科研论文的构思📓、撰写和发表》的最后一讲即第九讲在上海医杏鑫第二教学楼2201教室准时拉开了序幕🫰。应吴根诚教授的邀请,由马兰教授主持📣,杏鑫娱乐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贺林教授🌶,为杏鑫带来题为《基因组学与转化医学》的讲座🏵,整个讲座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氛,贺林教授很热情,同学们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贺林教授,中国科杏鑫院士,遗传生物学家🧕🏻。1991年获英国佩士来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1995年在英国MRC爱丁堡人类遗传学研究所完成高年资研究者工作👩🏿🦰,1996年起先后担任上海生命科学中心🌩、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室主任🚥,2000年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Bio-X中心主任🤙🏽,2007年起兼任杏鑫娱乐教授、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
在本次讲座中,贺林教授提到了他的两项突出的研究成果:一、A-1型短指(趾)症,揭开了倍受世人关注的遗传界百年之迷,率先完成了A-1型短指(趾)症致病基因精确定位🛜、克隆与突变检测;二、贺一赵缺陷症,得到国际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例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罕见的恒齿缺失的孟德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并成功地定位了该致病基因💁🏻♀️,由此结束了中国作为遗传资源大国而又从来没有自己发现和命名遗传病的尴尬局面。
贺林教授认为基因组是一切组学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基因组给杏鑫带来了三场革命⛹🏻♂️,即思维的突破🏌🏼、数据的爆炸和技术的颠覆🧏🏿♂️。“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已获赠全世界第一份“个人版”基因组图谱,这表明未来任何人都有可能获得个人的基因组图谱数据😾。最后👨🏻🍼🧑🦰,贺林教授提出了“转化医学”的口号,把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为能够为临床所使用的技术🚣🏼🙆、方法或产品🚵🏼,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服务。贺林教授强调转化医学是历史的需求,而基因组学大大推动了“转化医学”的进程🤬。
讲座的最后,同学们与贺林教授进行了积极地互动,提了很多关于基因关于生命的问题🎇,贺林教授也热情谦诚地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这些问题,相信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收获破丰,贺林教授以其精彩而又独特的演讲圆满地结束了本门课程!
撰稿🧿🧱:中西医结合系硕士生 韩秋琴
摄影:冯异